禁止餵食

禁止餵食

位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水畔,木質搭建的賞鴨平台出入口處,豎立著一個看似詼諧的警示圖騰。圓形的禁止標誌裡面,仿製了迪士尼小美人魚向上仰望,將手高舉的剪影,圖騰下方的立牌上寫著「禁止餵食」四個字,潛藏著種群歧視的問題。

禁止標誌之所以被設定,在於阻止某種行為,藉由行為的規範,維護區域的秩序。在這秩序與規範背後,潛藏著權力運作,致使表面看似維護秩序的「禁止」行為,成為權力行使的象徵。而在多元主體的環境中,區域的劃定依據權力分配,形成多樣的版圖,所謂的「禁止」標語,究竟是規範區域範圍之內的行為?還是規範區域範圍之外的行為?究竟是區域之外的權力集團所設定,還是區域之內的權力集團所設定?或者是不同權力集團共同協定的規章?因此,在多種族的主體意識運作下,一個單純種族圖像的「禁止」標誌,可能有多種不同的族群語境。

家喻戶曉的《安徒生童話》美人魚故事,做為一種童話寓言,操作著愛情、族群、語言等元素,象徵著慾望追尋、文化互涉、語言溝通等不如人願的悲劇。當美人魚抱持著對於異文化的好奇,嘗試游出海面,觀看人類世界,甚至拋棄了魚人的身體,以聲音做為籌碼,將尾鰭置換成為人類的雙足,追尋著可能的真愛。在無法進行語言溝通的情境下,終究無法得到愛情,投入象徵故鄉的海洋,幻化成為水中的氣泡,為故事畫下淒美的結局。

如果人魚如同人類,是真實存在的族群,而人魚故事成為兩族的共同歷史記憶,高雄美術館這個圖騰的豎立,究竟是「禁止人類接觸人魚」?還是「禁止人魚接觸人類」?究竟是人魚所設立?還是人類所設立?或者是共同約定下的結果?在種族關係的微妙糾隔中,它可能成為某種警醒,避免事件重演的標語。(2012/1114)
















高雄市文化局「2012年書寫高雄創作獎助計劃/圖文組」

留言

熱門文章